信息公开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四项目获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二等奖

更新时间:2014-03-10
     (通讯员王东)近日,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揭晓,我校教师完成的4个项目获二等奖。

  这4个项目分别是:张克信、朱云海教授负责的《临夏市幅、定西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马昌前教授负责的《东昆仑布尔汗不达花岗岩浆活动及成矿构造背景》、王国灿教授负责的《青海 1:25 万不冻泉幅、库赛湖幅区域地质调查》、葛梦春教授负责的《内蒙古1:25万锡林浩特幅、林西县幅区域地质调查》。

  《临夏市幅、定西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推广数字填图技术的首批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之一,项目通过三年艰苦的区域野外数字填图和室内的各项数字资料的整理完善总结,在同仁县隆务峡首次发现了蛇绿岩混杂岩,在夏河县甘加乡二叠系大关山组中首次发现枕状玄武岩,在调查区二叠系大关山组发现生物礁。

  《东昆仑布尔汗不达花岗岩浆活动及成矿构造背景》通过对东昆仑布尔汗布达地区的广泛调查和典型地区的详细解剖,结合年代学和岩石组合特征的整体对比,确定了研究区显生宙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总体规律。

  《青海 1:25 万不冻泉幅、库赛湖幅区域地质调查》区域跨越东昆仑山系和可可西里无人区。在极其艰苦的工作条件下, 项目组对调查区基本地质结构进行了细致刻画,在地层、岩石、构造、地貌第四纪地质以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取得系列优异成果。

  《内蒙古1:25万锡林浩特幅、林西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就造山带的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古亚洲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体制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进展,图幅成果还在“亚洲中部大地构造图说明书”得到引用,对中亚造山带的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据悉,本次共评出获奖成果99项,其中一等奖19项,二等奖80项。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公开办公室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编:430074